智慧碰撞:新时代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的学术探索与创新
——第六届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论坛暨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产教研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4年11月30日,由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主办,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广东中粤国际会展策划工程有限公司承办,澳门区域公共管理研究会、《公共行政评论》、《公共治理研究》、《岭南学刊》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六届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论坛暨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产教研高峰论坛在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顺利召开。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发展实践,探讨在地方治理转型、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政府与区域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并汇聚各方智慧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图1:论坛合照
11月30日上午,论坛在华阳湖畔的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隆重召开。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徐文俊教授主持开幕式,广州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教授、论坛发起人中山大学陈瑞莲教授致辞。
图2: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院长顾问徐文俊主持
广州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广州新华学院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指出在地方治理转型步伐加快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研究场域和研究主题也需不断与时俱进。因此,研究和探讨新时代我国地方政府和区域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王校长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贡献智慧。
图3:广州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致辞
论坛发起人中山大学陈瑞莲教授致辞。陈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前五届研讨会的辉煌历程,并提出本届论坛将聚焦于新时代以来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探讨地方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以及地方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中的新角色与新作为。最后陈教授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本次论坛形成富有建设性的学术观点和理论,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图4:论坛发起人中山大学陈瑞莲致辞
广州新华学院副校长刘婉莉(霖霖)由于公务出差无法亲临现场,但为此次研讨会发来贺词。刘副校长表示,广州新华学院秉承“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始终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广州新华学院期待与各专家学者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公共管理人才。
图5:公共治理学院副院长罗亮梅代广州新华学院副校长刘婉莉(霖霖)女士宣读致辞
地方政府治理论坛
在上午的“地方政府治理”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傅广宛教授、中山大学叶林教授、武汉大学陈世香教授、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熊义刚副会长兼秘书长、厦门大学李学教授共5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就信访治理中的人工智能、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数字政府治理中的AI大模型、政务信息公开等议题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坛由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罗亮梅副院长主持,山东大学王佃利教授评议。
中国政法大学傅广宛教授以“信访治理中的人工智能”为主题,首先从历史发展角度强调了作为新技术之一的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必然性,指出人工智能在信访治理中的应用有利于信访工作的法制化,信访工作效率的提升,操作处理流程的格式化、规范化,信访工作预警能力的增强,信访部门服务的优化,相关的风险防范等。同时他也认为人工智能在信访治理中的应用将引发法律资源非均衡分配等问题。最后,傅教授提出加强技术控制、完善法规体系、人工智能伦理再思考三种对策。
图6:中国政法大学傅广宛演讲
中山大学叶林教授以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广东实践”为题,首先介绍了大湾区城市建设的现状以及当下城乡交错发展的格局,再从具体的政府政策出发强调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必要性。叶教授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出发,强调城乡平衡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广东省的相关项目介绍了城乡帮扶协作的实践探索和行政手段。最后,叶教授指出了三个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发展”,“个体帮扶到区域治理”,“政社关系到科层制”。
图7:中山大学叶林演讲
武汉大学陈世香教授将团队的阶段性研究结果——“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网络建构的理论逻辑”进行了分享。陈教授从政策文件和社会现实出发,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供给网络建构是有待研究的领域。接着,他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调适者”和“能动者“的视角,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网络的构建。陈教授还根据不同地区政府和社会力量所承担的行动者角色的分类,归纳了“互促互惠型”、“吸纳社会型”、“民办公助型”、“基层被动型”四种供给网络模式。
图8:武汉大学陈世香演讲
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义刚博士,从权力、财政、人事三个角度分析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问题,并认为当前中国改革的关键问题在于资源、收入分配问题,同时中国也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挑战。接着,他指出AI作为新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在缩小政府规模、减少政府支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大应用潜力。之后,他展示了深圳市政府运用AI的三个具体案例,说明数字治理中AI的应用能够帮助重塑政府权力,再造政府的职能、机构、规制,简化人力资源。
图9: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义刚演讲
厦门大学李学教授作了“构建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研究:中国话语体系的思考”的主题汇报,他首先强调了西方国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背景和影响,并介绍了中国政府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最后,他指出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的政治价值在于凸显我国的制度优势,构建真正适用于中国国情的话语体系。
图10:厦门大学李学演讲
主持人罗亮梅副教授高度赞扬了几位专家的演讲,并对每一个主题进行评论,感谢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贡献并希望几位专家以后能来广州新华学院多交流和分享。
图11: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副院长罗亮梅主持
王佃利教授对上午的“地方政府治理”论坛作总结和评议。他在认可和赞扬几位专家的汇报和演讲的基础上,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的价值。他在分别点评五位专家之后,认为研究必须敏锐把握新技术趋势,需要回到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从现实出发,发现研究问题的不同视角。最后,王教授也强调了作为学者的国家和社会使命。
图12:山东大学王佃利点评总结
区域治理论坛
下午的“区域治理论坛”由傅广宛教授主持,分为多个主题演讲,由王佃利教授、王惠娜教授、孙中伟教授、温松教授和任敏教授共5位汇报研究成果,涵盖了区域均衡发展、生态保护治理、官员流动与府际合作、开发区社会治理、省际跨域协作治理以及地方治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图13:中国政法大学傅广宛主持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王佃利教授以《尺度重构视角下区域均衡的发展逻辑与路径——以半岛城市群为例》为题,不仅详细介绍了山东半岛的情况,还与东北地区进行了比较,深入分析了区域发展中的尺度重构问题,提出了区域均衡发展的新思路。
图14:山东大学王佃利演讲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王惠娜教授则从地方官员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地方官员水平流动与府际合作》的议题。她的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验证6个假设来分析官员流动对地方政府合作的影响,为地方政府间的协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15:华侨大学王惠娜演讲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孙中伟教授在《“行政化企业”与开发区社会治理-以某开发区劳资关系治理为例》的演讲中,举出多个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行政化企业在开发区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劳资关系治理促进社会和谐。
图16:华南师范大学孙中伟演讲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的温松教授以《中国特色省际跨域协作治理的运行机制——以对口援疆政策为例》为题,历史性的回顾了对口援疆政策的进程,分析了中国特色的省际协作治理模式,为跨区域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图17: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温松演讲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任敏教授线上参会,在《政策企业家的多重身份对地方治理创新的推动作用》的演讲中,以多重身份为论证起点,搭建中国情境下政策企业家政策创新的解释框架,即“多重身份——制度空间——行为策略”,探讨了政策企业家在地方治理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多元身份在推动地方治理创新中的重要性。
图18:贵州大学任敏演讲
这一部分的汇报内容得到了叶林教授和陈世香教授的评论,他们对于实证研究和理论制度的见解为论坛增添了更多的学术深度。
图19-20:中山大学叶林、武汉大学陈世香点评总结
青年教师论坛
此外,本次论坛还设立了青年教师展示环节,由公共治理学院党总支王光辉书记主持。首先,广州新华学院的汪玉叶的题目是《财政分权与区域一体化》,她引入了珠海航展,深入探讨了财政分权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观点和建议。李学教授作为评论人,对汪玉叶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图21:广州新华学院汪玉叶演讲
广州新华学院的陈子森带来了《利益吸纳-情感嵌入:关于基层情感治理的再思考》的演讲,她从情感治理的角度出发,以“珠海2024年11月11日驾车冲撞行人案”引入,分析了基层治理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情感治理的新思路。李学教授在评论中指出,该研究是最近很火的议题,对于理解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图22:广州新华学院陈子森演讲
广州新华学院的范毓莹则聚焦于《方言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的困难与挑战》,她对比了各地数字政府建设的情况并对以往文献进行了回顾,揭示广东省在数字政府建设上的特殊性,尤其是以粤语为方言的大湾区在数字政府推广方面的困难。温松教授在评论中认为,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并提出将研究问题再聚焦,细化到具体的政务服务部门。
图23:广州新华学院范毓莹演讲
广州新华学院的顾钊铖以《基层民主参与对政治态度的影响研究》为题,通过“参与理论”和定量分析探讨了农村民主参与对公民政治态度的积极影响。温松教授在评论中指出,顾钊铖的研究对促进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且强调其研究数据验证的重要性。
图24:广州新华学院顾钊铖演讲
图25: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光辉主持
图26-27:厦门大学李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温松点评总结
闭幕式圆满结束
在论坛的闭幕式上,由公共治理学院路月玲副院长主持,张紧跟教授作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带头人,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所有参会人员进行了致谢。张教授强调了论坛对于推动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研究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图28: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副院长路月玲主持
图29: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专业主任张紧跟总结
本次论坛不仅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教授和专家们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也为青年学者搭建了交流的桥梁。通过深入的讨论,与会者对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供稿单位/公共治理学院
图/冯展豪、李若如、洪梦妮
文/顾钊铖、范毓莹、陈梦欣
初审/陈靖敏
复审/刘玉漩
终审/张紧跟、罗亮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