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学院学术前沿讲座之四丨张紧跟教授:城市群治理绩效何以差异化

作者: | 发布时间:2021-04-29 17:02:13

为开拓师生学术视野,加强学科建设,2021年4月28日下午,我院行政管理学科带头人张紧跟教授,给师生做了“城市群治理绩效何以差异化 ”专题讲座。

张教授以“城市群治理绩效何以差异化”为主题,分别从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与验证等方面结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治理绩效的差异化展开分析,详细全面的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增强了师生对城市群治理的认知,拓宽了研究视野。

首先,从国际经验、国内战略来看,从孤立的城市向城市群发展是现代国家城市化的必然,而随着城市群发展中遭遇的集聚不经济、城市间不协调、跨域环保问题等“城市群病”的凸显,府际合作又成为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和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但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叠加扶持密集地投放到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后,为何会产生殊异的治理绩效?既有研究主要将其归咎于府际合作机制不完善——府际合作仍然停留在松散的浅层合作层面以及府际合作意识淡薄、组织机构与机制不完善等,具体到三大城市群上,则是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府际合作协同机制建设存在明显短板。这些研究固然都抓到了制约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张教授认为,要求解城市群治理绩效差异化的答案,必须超越将城市群治理化约为城市群府际合作的思维定势。

紧接着,张教授从三大城市群发展的比较中来思考中国城市群治理的差异化配比。他认为将城市群治理化约为城市群府际合作,忽略了市场机制型塑城市群的基础性功能,也无视不同城市群中府际合作与市场机制二元驱动的组合差异,因而他提出:市场机制是推动城市群形成的主导力量,城市群发展离不开府际合作,府际合作与市场机制二元驱动的非均衡发展及差异化组合,型塑了当代中国城市群治理。接下来他分别从市场机制驱动和府际合作驱动两个维度出发,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共同的法律制度环境使三大城市群府际合作的结构与行动趋同;区域发展落差使三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差异明显。

最后,他指出,上述研究发现意味着城市群既不是依靠行政干预“划”出来也不完全是依靠市场机制“培”出来,城市群治理既非纯粹的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也非单兵独进的府际合作。有效的城市群治理必须是有为的府际合作和有效的市场机制双管齐下: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消除地区封锁,构建统一公平的市场,促进资源要素跨域自由流动,推动各城市比较优势的发挥,是城市群治理的基础。另一方面,有为的府际合作也是城市群治理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对三大城市群发展的比较要求我们必须正视三大城市群中市场机制与府际合作的差异化配比及其型塑的差异化后果。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以及面临差异化具体问题的三大城市群未来治理而言,既要超越单一化的府际合作与市场机制,又必须从市场机制与府际合作的差异化配比中对症下药,通过调适二者间关系以期“琴瑟和鸣”之效。

参与讲座的师生纷纷表示张教授的讲座极具意义和启示,听众不仅对城市群治理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开展问题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思路。相信本次讲座将对我校青年教师有着很好的启发和提升作用。

图/文 陈靖敏

审校/刘艳芬


 办公地址:

东莞校区格物楼2B109(523133)

 联系电话:

(0769)-82676835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