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六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征集通知

作者: | 发布时间:2020-09-27 19:01:08

 

在公共管理教育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需要公共管理实践过程中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因此,案例编写对于提高公共管理教育质量意义非凡。

为了继续激发新时代学子的学习热情并检视已有的学习成果,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校赛和两届“中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全国赛。本届大赛是以疫情与应急管理为主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导,直面当代中国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一方面通过比赛展示我校学子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汇集优秀案例,推动案例教学,交流教与学的经验,以期共同提高。现在,开始向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全体学生征集相关公共管理案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承办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二、组织架构

第六届“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与评审工作组。

组织委员会负责大赛的组织、管理、决策与协调,由主办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负责组织委员会相关具体工作。

评审工作组由业内相关专家、教授组成,负责确定比赛案例、制订赛事评审规则和实施细则、评审参赛文本、现场评分等相关工作。

 

三、参赛方式

1. 参赛对象: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全体学生,不限专业,不限年级。

2. 参赛组织:各个学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报名,参赛队伍数量不限。每队由若干指导老师(1-2人)和若干学生组成(2-5人)。在决赛环节,每支参赛队伍可派出不超过5人的团队。

 

四、赛程安排

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

参赛选手以团队为单位,根据组委会提供的指引,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撰写,形成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参赛队伍须针对案例情景,结合公共管理相关理论,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具有可行性与创新性的政策建议或解决方案。

(一)初赛阶段

初赛采取匿名评审的形式。评审工作组将根据参赛队伍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匿名评审,按照得分高低评选出进入决赛的10支队伍。2020年9月25日-10月23日,各参赛团队向大赛组委会报名;10月24日-10月30日24 点前,各参赛队伍将初赛案例分析题目和摘要发送至案例大赛组委会邮箱:1203572685@qq.com2020年11月30日17 点前,各参赛团队将初赛案例分析报告发送至案例大赛组委会邮箱1203572685@qq.com(命名格式:队伍名称+案例分析报告)。迟交30分钟及以内,在文本评审时,扣初赛文本评阅分数2分;迟交30-60分钟(含),扣初赛文本评阅分数4分;超过60分钟提交视为放弃比赛。

初赛采取匿名评审方式,由评审工作组在2020年12月1日-3日根据参赛队伍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文本按照下列评分细则进行匿名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并选出决赛队伍。

 

(二)决赛阶段

1.2020年12月4日,大赛组委会将正式公布参加决赛的最终名单。

2.2020年12月8日下午16:00前,各参赛队伍发送决赛答辩PPT到指定邮箱。迟交30分钟及以内,在复赛评审时,扣2分;迟交30-60分钟(含),扣4分;迟交60分钟以上者,扣10分。比赛现场不得更换PPT,否则扣10分。

3.12月9日,决赛现场答辩正式开始,参赛队员需着正装、提前至少15分钟到达会场。每支队伍有10分钟展示案例分析报告的时间,5分钟回答评委老师提问。参赛队伍依次上台展示,可以采用视频、讲解、小品等方式展示案例故事情节和案例分析,展示形式不限。比赛所有流程按主持人提示进行,不得超时,否则由计时员直接叫停展示。评委老师将根据每支参赛团队的现场展示与答辩进行综合评分,确定最终奖项归属。

五、案例文本选题范围与写作规范

1.选题范围

各参赛团队应聚焦于近年来中国公共管理的现实热点问题,围绕国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自身建设、党的建设七大领域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进行选题,展开调研和写作。建议但不仅限于下列选题:

1)新冠疫情防控中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2)新冠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策略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3)新冠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

4)公共危机事件中志愿者的动员和管理

5)疫情防控下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

6)疫情防控中的网络舆情和谣言治理

7)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服务提供研究

8)农村和城市社区疫情防控

9)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

10)城市垃圾分类

11)基层网格化管理

12)精准扶贫

……

选题示例(请勿选择示例做参赛题目):“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基于沈阳市沈河区的治理经验”、“疫情重构全球产业链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助力复工复产的案例研究”、“忻州随手拍:微信问政开启政民互动新平台”、“河南省修武县基层党建民心导向六项制度探索”、“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

2.实地调研

各个参赛团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所选主题进行调研,同时鼓励各参赛团队主动联系相关领域的校内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具体指导相关选题的确定、调研方法的选择、实地调研的过程及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各个参赛团队应做出周密计划进行实地调研,系统地收集相关问题的资料,详细了解案例相关事件的背景与发生经过,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深入剖析事件背后发生作用的各种因素,为案例分析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要求见附件3案例写作规范。

 

六、大赛时间流程

时间(2020年10-12月)

大赛事项

10月13日-10月14日

线下摆摊宣传

10月21日

宣讲会

10月23日前

参赛团队提交预报名表

10月30日前

参赛团队提交案例题目和摘要

9月25日-11月30日

初赛

12月1日-12月3日

匿名评审初赛案例文本

12月4日

公布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名单、进入决赛名单

12月8日

参加决赛团队提交PPT并报到

12月9日

决赛

 

七、大赛奖项设置

· 

奖项

数量

奖品

金奖

2

校级获奖证书+奖品

银奖

3

校级获奖证书+奖品

铜奖

5

校级获奖证书+奖品

一等奖

10%

校级获奖证书

二等奖

30%

校级获奖证书

三等奖

30%

校级获奖证书

优胜奖

10%

校级获奖证书

 

附件1:报名表

附件2:初赛和决赛评分细则

附件3:案例写作规范

 

附件1:报名表

2020年第六届“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报名表

 

队伍

队伍名称

 

所在学院

 

指导老师

姓名

 

研究方向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学生队长

姓名

 

年级专业

 

联系电话

 

团队成员

姓名

年级专业

联系电话

 

 

 

 

 

 

 

 

 

 

 

 

 

 

 

团队使用邮箱

 

附件2:初赛和决赛评分细则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六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文本评分细则(初赛)

 

项目

评分内容

评分标准

得分

问题界定

(满分20分)

问题界定清晰,有创新性和理论贡献

16-20分

 

问题界定较为清晰,有一定理论贡献

11-15分

 

问题界定比较模糊

6-10分

 

没有针对案例提出研究问题

1-5分

 

论证逻辑    (满分20分)

逻辑性强,能针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6-20分

 

逻辑性一般,对研究问题的解释有一定分析力度

11-15分

 

逻辑性较差,对研究问题的解释缺乏分析力度

6-10分

 

逻辑混乱,偏离研究问题

1-5分

 

论证依据   (满分20分)

证据翔实,数据和资料有很强的说服力

16-20分

 

有较为充分的证据,数据和资料有一定的说服力

11-15分

 

有一定的证据,说服力不强

6-10分

 

案例文本缺乏证据,说服力差

1-5分

 

对策       (满分20分)

对策与前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且具有可操作性

16-20分

 

对策与前文有一定联系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1-15分

 

对策与前文联系不紧密且可操作性不强

6-10分

 

对策与前文脱节,不具备可操作性

1-5分

 

规范       (满分10分)

引注规范、格式清晰、全文一致

6-10分

 

引注不规范、格式不清晰、全文不一致

1-5分

 

行文       (满分10分)

语言生动、行文流畅、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6-10分

 

语言晦涩生硬、行文混乱、缺乏条理

1-5分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六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答辩评分细则(决赛)

 

项目

评分内容

评分标准

得分

论点论据    (满分20分)

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见解独到

16-20分

 

论点论据能够自圆其说

11-15分

 

只能合理论述部分内容

6-10分

 

论点模糊、论据不充分、自相矛盾

1-5分

 

逻辑结构    (满分30分)

逻辑性强,层次结构清晰

21-30分

 

逻辑性一般,层次结构相对清晰

11-20分

 

逻辑性较差,层次结构不够清晰

1-10分

 

逻辑混乱,层次结构不清晰

0分

 

论证依据    (满分20分)

证据翔实,数据和资料有很强的说服力

16-20分

 

有较为充分的证据,数据和资料有一定的说服力

11-15分

 

有一定的证据,说服力不强

6-10分

 

案例文本缺乏证据,说服力差

1-5分

 

表述能力    (满分20分)

表述规范、图表详实、语言精炼

16-20分

 

文字平板、图表不全、表达一般

11-15分

 

图表缺乏、表达不准、语速不当、含糊不清

6-10分

 

无图表、表达不清、难以理解

1-5分

 

答辩表现     (满分20分)

冷静、迅速回答问题,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16-20分

 

回答问题较为迅速,思路较为清晰

11-15分

 

回答问题一般,反映较慢,缺乏逻辑

6-10分

 

回答问题存在明显失误,反应慢,思路凌乱

1-5分

 

团队协作    (满分10分)

团队分工合理,配合得当、协调互补

6-10分

 

团队分工不清,配合失误或缺乏配合

1-5分

 

 

 

 

附件3:案例写作规范

案例分析报告由案例正文与分析报告两部分组成,全文应在 10000 字以内:

1)案例正文:一般应包括标题(是案例的题目)、引言(是案例事件的引子)、案例摘要和关键词(以300字左右简要介绍案例事件的主旨大意或故事梗概,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和把握案例主题,3-5个关键词)、正文(案例一定要有比较完整的事件、核心人物或决策者、起承转合的事件发生与发展过程)、结束语(可以是对案例正文的精炼总结,也可以是提出决策问题的几种可能性,引发读者思考,为案例分析留出空间)、思考题(结合案例内容提出2-3个思考题供读者在阅读时进行同步思考)、附录(提供进行案例分析所需要的额外信息,主要包括一些不宜放在案例正文,但又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或理解正文的资料、信息)、脚注和图表(脚注以小号字体标注在内容同页的下端,以横线与正文断开;图表可插置到正文相关位置,也可以布置在专页或篇尾,所有图表都应编号,设标题,并有必要的说明)以及参考文献等8个组成部分,以3000-5000字左右为宜。

案例正文,要求反映真实事件,突出研究问题,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真实性,即选取案例当中的事件、人物、时间等是真实发生和存在的。

典型性,即选取的案例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冲突性,即选取案例当中的主人公、各方利益群体存在管理困境和利益冲突。

2)案例分析报告:要求研究问题明确,能够运用相关公共管理理论或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有明确的分析框架;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能够提出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或解决方案。另起一页置于案例正文之后,以不超过4000-6000字为宜。

3)写作格式:标题采用二号宋体,下方用小4号宋体说明参赛队伍所在单位及人员组成、指导教师;摘要和关键词均用小4号宋体;一级标题用4号宋体并加粗,二级标题用小4号宋体并加粗;正文用小4号宋体,22磅行距,图表按先后顺序编号;参考文献参考GB/T7714-2015标准要求。

4)写作规范:各个参赛团队应保证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符合学术规范,没有抄袭或一稿多投等现象,如果出现版权问题,则应承担相关责任。

5)参赛队伍的名称不可低俗搞笑。

 

 办公地址:

东莞校区格物楼2B109(523133)

 联系电话:

(0769)-82676835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