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我院公共关系学与传播学专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召开了新学期教学、科研座谈会,学科带头人、专业(副)主任、专职教师齐聚一堂,我院谭昆智副院长作为重要嘉宾莅临现场交流与指导。会上,与会教师就教学、科研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公共关系学专业主任吴柏林副教授就近期的的教学大纲修订、专业评估工作等作出总结,并指出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在教学方面,要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并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大竞赛;在科研方面,要努力提升自我,为未来的职称评审提前做好准备。
传播学专业学科带头人聂静虹教授着重强调组建科研团队的必要性,建议大家可在专业内部组建1-2支队伍,确定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合力提升科研能力,不主张无方向的“单打独斗”。
随后,青年教师就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科研规划进行了汇报。总体上,呈现出两方面的疑虑。一,新教师前期备课任务较重,无法合理分配科研时间;二,青年教师个人的科研方向较为迷茫、焦虑。
公共关系学学科带头人张宁教授就青年教师的疑虑,给出建议。张宁教授指出,虽然青年教师刚开始工作的前三年都是把时间花在备课上,但同时也有助于青年教师重新巩固学科的基础知识,在备课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此外,公共关系学专业唐嘉仪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表明焦虑是正常的,要是没有足够的投入,科研产出也只能很低,建议多看书、看论文,以积淀一定的学术实力。其次,投刊物要找准定位,要有一定的标准,切忌盲目。随后,公共关系学专业李春凤老师也分享了关于申报项目的注意事项:(1)团队建设;(2)前期成果;(3)图表呈现;(4)突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会议的最后,谭昆智副院长回溯了2011年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创办历史,从最开始只有几位老师,到校外导师为学生上课的常态化,再到2018年传播学专业的成立,这一路走来都特别不容易。他还幽默地总结说,“老师不搞科研,搞不好教学;学生不搞竞赛,学业上不去”,可以说,这高度地概括了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的工作精神,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拓宽了思路,对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文/罗海娇
图/马子涵

吴柏林主任讲话

聂静虹教授讲话
张宁教授讲话

谭昆智副院长做总结

青年教师热切交谈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