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7-30日,我院教师代表区展玲、罗亮梅、王兴老师赴成都理工大学参加“新时代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教学与实践研究会第十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教学与实践研究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承办。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大高校320余名教师及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加强高等院校之间、高等院校与各类组织之间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科研以及时间方面的沟通、交流、协调与合作,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科研水平,以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图1 我校教师代表(从左至右)王兴、区展玲、罗亮梅到达会议签到处签到
在本次研讨会主题报告中,有多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各自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周文霞教授发表了题为《大学生在校经历对就业成功的影响》的主题报告。周文霞教授认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不能越过大学生活,直接跳向毕业以后。基于研究提出职业成功的三度理论:三个维度分别为外在报酬、内在满足和和谐平衡。解释了需求与成功的关系,职业成功完全可以由个人来定义。通过对全国高校进行调查揭示了家庭、个人特征、人力资本、道德资本对就业成功的影响,同时发现了职业胜任力对于职业成功的影响明显高于颜值的影响。
四川大学商学院陈维政教授分享了《新时代劳动关系治理模式选择:二元主义、一元主义还是多元主义——对<劳动合同法>争议的质化研究》主题报告。陈教授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通过质化研究,系统分析《劳动合同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研究提出了要重新评估对劳动者单方保护或倾斜保护的立法宗旨;坚持劳动合同签订的基本原则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承认用人单位灵活而多样化用工方式;考虑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国情,对中小企业区别对待,同时对劳动者的不同构成加以梳理和分类,对相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等建议。
南京大学商学院张正堂教授分享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尝试》主题报告。张教授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为实践强于理论、企业差异较大、实践知识更新较快;要做好人力资源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回归“实践-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化”,做到知己知彼,并努力朝着以实践为基础,服务教学科研,同时科研也服务教学的方向不断努力,少做自娱自乐的科研,少做商人式的实践;强调应基于实践的了解,定位自己的研究。
南开大学商学院杨斌教授分享了《组织的效力空间: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的“异质共生”及其缩减》主题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教授、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秘书长陈国海秘书长分享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设置与创新课程设计》主题报告。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朱飞教授分享了《雇主品牌的系列研究:从劳动力市场情境到组织内情境》的主题报告。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蒋建武教授分享了《松散耦合视域下的社区型雇佣关系研究》。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慧琴教授分享了《新时代人才争夺战的区域政策文本解析》。
图2 我院教师代表与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陈国海秘书长在开幕式现场合影
(从左至右:王兴、罗亮梅、陈国海、区展玲)
本次会议还就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组织氛围与领导-下属关系、雇佣关系与员工管理、职业生涯与创业就业、人力资源宏观管理等多个主题举办分论坛。
会议还邀请了部分企业代表与高校教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校企面对面会谈。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阳、日本保圣那人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大立等企业代表分享了上海、日本等业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以及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开拓了参会教师的眼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会议还举办了教学与研究方法工作坊,邀请多位教授分享他们的教学与研究方法,如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院长李璞教授分享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实践》;广西民族大学师范学院鲍立刚副教授分享了《“小组竞技训练”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方法剖析及演示》;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杨付副教授分享了《努力在理论高度下进行有趣的选题》等。
图3 全体参会教师合影
通过这次学习,我院教师代表都表示受益匪浅。通过聆听专家的研究及业界的先进经验,对今后教学、实践和科研都有很大的帮助。
图/文:区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