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学院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ggle navigation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首页
党团活动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架构
专业介绍
教务教学
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
专业实习
毕业论文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教师简介
学术科研
精品课程
学科竞赛
学术讲座
学生园地
班级活动
党团活动
学生会
招生就业
校友风采
下载专区
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培养新时代公共治理人才
作者:editor_g
|
发布时间:2018-11-10 00:00:00
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现场
参赛队伍意气风发 自信应答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代表队展示案例:《长者饭堂遍地开花:简单的幸福不简单》
选手针对评委的提问进行答辩
决赛团队与大赛评委合影留念
11月10日上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下简称中大新华)举办。此次大赛由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和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联合举办,延续了2016年中大新华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高品质、高规格,组建了强大的专家评委阵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首席教授陈瑞莲教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院长徐文俊教授,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李学经秘书长,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汕头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平教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宁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张紧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徐刚教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聂静虹教授,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许源源教授,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敏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锁利铭教授。
本届大赛在中国MPA之父、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校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夏书章教授的关心和指导下顺利开展,共收到国内百余所高校的131份作品,经过两轮的精细化评审筛选,最终,9所高校的10支队伍入围决赛。其中,华南师范大学代表队的《“有床位、没人住”:粤港合作养老机构的生存困境》案例与西南财经大学代表队的《曹家巷拆迁记——一场群众关于“自治改造”的新探索》案例获本次比赛金奖;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代表队的《长者饭堂遍地开花:简单的幸福不简单》案例、华南师范大学代表队的《河长制还是河长治:水治理创新的困局与反思--一以广州为例》案例和中南大学代表队的《谁动了我的奶酪?——H省大学城P村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博弈》案例获得银奖;西南政法大学代表队的《H村全国示范性农家书屋为何门庭冷落?》案例、电子科技大学代表队的《“红角”变“黑角”:相亲角应该何去何从》案例、厦门大学代表队的《随迁子女的入学之痛:厦门市积分入学政策的制定过程》案例、山西大学代表队的《新乡贤是如何被纳入乡村治理版图的:基于泉州市玉湖村的案例》案例和南开大学代表队的《才聚即才具?——“海河英才”计划能否成就天津的春天》案例获得铜奖。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教授为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致辞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教授出席决赛并致辞,他代表主办单位对来自社会各界
的支持与参与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创新公共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当前我国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公共管理学科需要认真研究的时代课题。我们在2016年首届中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基础上持续举办第二届的初衷一直未改,就是希望以此促进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与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学以致用、关怀现实的意识,提高用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践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我们传承“早、正、严、实”教育传统,践行“三早教育”之“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教育理念的有力体现。他表示,这样极具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活动我们要继续办下去,将其打造成为中大新华公共治理学院的品牌活动。
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秘书长、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政策法规处李学经处长为大赛致辞
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秘书长、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政策法规处李学经处长指出,公共管理在当前的中国是一个倍受瞩目和迅速发展的领域。公共管理以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利用和配置公共资源,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提供和优化公共服务,组织和协调公共关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运转的效率与现代化程度。他充分肯定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公共案例大赛所取得的成就,指出本次大赛将是充满学术活力的、热情的、开放的比赛,在作为构建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体系与提供理论支撑与对策的载体和平台这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MPA之父、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校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夏书章教授视频寄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百岁高龄的夏书章教授(以下称夏老)一如既往地关注着该项赛事的创办与发展,他特意为本届(即第二届)大赛录制了一段视频在决赛现场播放,对大赛寄予厚望,并以示祝愿。夏老强调,实际案例在公共管理教学实践中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对案例加以深入研究,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公共管理、公共治理、公共政策理论来指导实际。虽然我国的案例研究还比较薄弱,但希望通过此类案例大赛的成功举办,逐渐形成强有力的案例库,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国家公共治理和社会进步作出高等教育界的积极贡献。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张紧跟教授做大赛总结
在决赛展示环节,10支参赛队伍围绕征地拆迁、长者饭堂、乡村治理、河长制度、英才计划、粤港合作养老机构困境、相亲角黑中介、新代理人机制、积分入学政策等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进入深入剖析,并运用理论知识提出政策建议。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参赛队伍围绕着全国示范性农家书屋却门庭冷落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评委肯定了该小组的选题意义,认为选题是对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良好体现。来自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参赛队伍以广州的长者饭堂为例,通过理顺其运营模式,概述政府把长者饭堂服务外包的运营情况及原因,并为长者饭堂更好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参赛队伍围绕相亲角中的“黑中介”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该小组借用《新闻1+1》的新闻采访模式,通过记者与深度调查员、专家的互动来展示相关内容,分析了“黑中介”产生的根源,并给出了治理建议。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参赛队伍聚焦于拆迁问题,通过对成都曹家巷棚户区改造事件的回顾和考察,展现出“自治改造”的完整过程,从一个基层社会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基层治理创新过程,引导读者就我国的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创新以及国家-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其他参赛队伍也都“各显神通”,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案例分析成果,比赛的气氛非常热烈。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首席教授陈瑞莲精彩点评
大赛的倡导者组织者代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首席教授陈瑞莲教授认为,相较首届大赛有以下明显的进步或特色:一是选题更新颖,其中长者饭堂、乡村治理、河长制度、粤港合作养老机构困境、积分入学政策等选题均聚焦于当今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痛点问题;二是问题导向、问题意识明显,案例从提出问题到思考问题再到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甚至到公共政策对策与建议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关注时事,积极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实干精神、行动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决赛场上各队伍见招拆招,形式多样,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思辨能力、现场应对能力的综合提升,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殷切期待。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徐文俊教授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
据本届大赛的倡导者、组织者代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院长徐文俊教授介绍,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基于首届大赛成功举办所打出去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得到了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的参与主办,并于第二届(即本届)将其从一所高校独立举办的赛事提升为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关注的省级赛事,获得了全国高校和公共管理学界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中大新华公共治理学院于今年7月10日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正式将“公共管理”更名为“公共治理”,一字之差,体现着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内涵与教学改革的与时俱进。本届大赛的持续举办正是对我国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理念和价值取向的积极响应,更是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的教育实践与探索。未来,中大新华公共治理学院也将继续举办该项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为培养新时代公共治理应用型人才出一份中大新华的责任与力量。
本届大赛自5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学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兄弟院校的积极参与,入围决赛的高校代表队的领导、指导老师也莅临现场观赛和支持。其中,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师生代表到决赛现场观摩和支持。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举办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合影
附:获奖队伍名单:
宣传与新闻中心供稿
文/刘英、刘赟
图/李波 林卓璋 缪佳宝(实习记者)
审校/徐文俊
办公地址:
东莞校区格物楼2B109(523133)
联系电话:
(0769)-82676835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