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廖老师在公关专业学科建设中走过的日子 ——深切缅怀廖为建教授

作者: | 发布时间:2018-06-11 00:00:00

这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2013年4月28日星期四清晨7时10分,我乘坐校车到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10级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上课,今天刚好是“传播学”这门课已上完,作为任课老师还要负责监考。在车上,我突然收到一条由廖为建手机发来的短信,我第一印象认为,廖老师一定是病情有所好转,已经出医,他要向我们布置工作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短信打开后是这样:各位亲朋好友,我在这里沉痛地告知大家,我深爱的父亲廖为建教授于2013年4月28日凌晨1点30分因病去世,享年60岁。儿子:廖达宁。
这个消息真是“晴天霹雳”,我感到万分震惊和无比悲痛,无法想象这是真的!无形中眼睛就红了,我的心在流泪,说得更确切的是在流血……………..
到学校后,在监考前,我在手机里发现女儿有短信,打开是:廖为建教授因糖尿病并发症于今日凌晨去世,她是看郭巍青微博得知的。接着我打电话给吴柏林等人,他们也接到了达宁的短信………
聂静虹老师和公共关系学专业的研究生娄拥军也打来了电话,难过的心情无法言表。在监考时,04级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毕业生张倩莹也在微博得知这一消息,发手机短信问是不是真的?当证实这是真的时,大家实在太难过了,都哭了!
我不断地收到公关专业行内老师和学生的QQ、手机短信和电话来问及此事,他们是:在北京的齐小华老师、刘彦平老师、在杭州的王健美老师(公关专业研究生)、在重庆的刘雨(00级公关毕业生,她在电话里失声痛哭)、在广州的杨薇(03级公关专业毕业生)等,许多人都潸然泪下。由于太多,不一一叙述。
从以上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廖老师深得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我认识廖老师也近30个年头,在1983年现代公共关系思想和公共关系实践进入中国,我就听过廖老师在中山大学第一教学楼大课室的公共关系学讲座,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新鲜和震撼。
广东是大陆公共关系发源地之一,由于廖为建老师在哲学系,1986年9月,广州中山大学在哲学系正式设置夜大公共关系专科专业。1986年12月,王乐夫、廖为建老师的公共关系专著《公共关系学概论》问世。
1987年哲学系开设了政治思想教育双学位班,在公共关系学课程就是最深受学生的课程。学生潘大庆①至今还保存着廖为建老师当时在上《公共关系学》课程时的笔记。
当时,珠江电影制片厂的黄加良②导演准备拍摄22集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廖为建老师就是顾问,《公关小姐》首播于1989年,是大陆最早反映改革开放、最早反映公关行业及最早反映女性和女性群体生活的电视连续剧,荣获全国四个大奖,即“飞天奖”、“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摄制组奖”,加上广东省、中南地区所授共7项大奖,还荣立集体三等功。廖为建老师还推荐了87级双学位班的潘大庆等同学,在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中担任了角色。
1988年王乐夫教授以从哲学系带过来的10多位教师为基础,联合学校的其他学术资源,成立了政治与行政学系。当时系里只有一个专业,就是政治学专业,后来,又有了行政管理专业。成立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是廖老师的最大愿望,他团结了一批教学骨干,呕心沥血,不辞辛苦地工作着,干出了令人折服的成绩。1994年,中山大学在政治与行政学系正式设置公共关系本科专业,成为大陆首家有权授予该专业学士学位的高校。
1994年,中山大学在设置公关本科专业的同时,在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点招收公共关系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中山大学的政务公关研究生的培养获得成功,其毕业生在各自领域表现不俗,不少人已脱颖而出,成为各自领域的新锐。规范的公共关系学方向硕士的培养计划的推行,揭开大陆高层次公共关系教育的序幕。
2004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建立公共关系学硕士点;公共关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建立,以及公共关系学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设置了公共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标志着中国大陆高层次的公关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9年,国家劳动保障部主持制定了公关的职业定义,并将公关职业编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0年7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实施公关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并正式编撰出版了权威性的培训教材——《公关员职业培训和鉴定教材》。1999年12月26日上午在广州举行了“1999年公关员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广东分考场”试点统考。它标志着我国共关系已开始走向行业化道路。
1997年得到广州创意公共关系有限公司30多万元的资助,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公共关系专业基金。
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的地位居首,在海外亦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自1995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进入学校第三批重点课程建设以来,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在院系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较好地达到了课程规划的要求。
1996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被评为中山大学第三批重点课程。
1998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重点课程。
2001年9月30日由政治与行政学系①为主,组建了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简称政务学院)后,廖为建老师又带领我们公共传播学系的八位老师再接再厉,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5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被评为中山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06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2006年公共关系学课程被评为2006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
公共关系学课程使用的都是自编教材:《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公共关系学简明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长盛不衰的拳头教材。前者有配套的考试大纲和自学辅导书;后者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这两种教材在国内的发行总量约85万册,为几十所高校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采用。另外还编写了近10万字的《公共关系学概论》自学考试辅导材料。
2006年5月,本课程的三位主讲教师:廖为建教授荣获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公关教育20年杰出贡献奖”。谭昆智副教授和吴柏林副教授荣获“中国公关教育20年突出贡献奖”。同时,廖为建教授还荣获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颁发的“中国公共关系杰出贡献奖”。
在教学成果方面,2008年我们公共传播学系申报的教学项目:“创新型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该项目还荣获中山大学2008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自主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公共关系学专业在教材建设、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化上,有较深厚的积累,在国内同行内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和声誉。我们不能够忘记的是:这些成绩都是在廖为建老师指导和亲力亲为中完成的,我们是这些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2009年公共传播学系转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后,廖为建老师担任了副院长、公关学科带头人,后来他主动辞去了副院长的职务,但还是继续为公共关系专业的学科建设耕耘不辍,时刻惦念着公共关系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廖为建教授作为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学术造诣深厚,社会影响广泛,多年来为中国的公共关系学科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跟随廖老师多年,我认为廖为建老师作为中国公关教育的开拓者,能够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的为人和性格,他儒雅,谦和,认真做事,低调做人,能够团结身边的一切力量,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去做一件大事。
在对待自己的同事和学生,他总是谦和地谆谆点拨,而且是总为别人着想,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2000年8月我与吴柏林、陈大海参与他主持的项目:广东核电合营公司(大亚湾核电站)理念与行为识别系统,就深有体会,在大亚湾核电站蹲点期间,他把最好的房间,让给大海老师住。这么多年,在社会和大学里,我从未听过有人说他的不是。
他的为人和性格,真正地体现了公共关系的终极价值:和谐的人文精神。他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其表现在3个方面:宽容、传播和竞争。宽容是努力找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传播要有真实性和真诚合作的精神;竞争是良性的,要使物质和精神回报相结合。
廖教授作为中国公共关系学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他的逝世是我国公共关系行业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英年早逝,令人哀伤。
春天下着雨,秋天刮着风,春风秋雨多少往事随风而去,一切宛如昨日。但是,跟随廖老师在公关专业学科建设中走过的日子,我们还至今历久弥新。
廖老师现在离开了我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学者、好老师、好顾问、好领导、好朋友、好同事……深深地哀悼,伤恸难诉此心境。但是他坚韧不拔的开拓创新精神一直还在鼓励着我们,他的事业我们还在坚持和继承。
廖老师还是我们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系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12级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学生还一直跷首期盼着与廖老师见面和听他的教诲。我现在作为新华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负责人,只有依靠系领导、团结我系各位老师,将公共关系学专业做大做强,才是对廖为建教授最好的回报。我们永不能忘却的是廖老师的音容与气度,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和缅怀的。廖为建老师,一路走好。
谭昆智 撰稿
2013年4月29日凌晨于中山大学
下列一组相片反映了廖老师的音容与气度,在我们的印象里,廖为建老师一直是神采奕奕,精力充沛。
\\\\\\\

\\\\\\\\\\
\
\\\\\

 办公地址:

东莞校区格物楼2B109(523133)

 联系电话:

(0769)-82676835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