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2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需求,立足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密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广东省”双区”建设的战略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大数据技术,能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公共服务情怀和高尚道德情操,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经营、策划、调研、沟通协调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预期学生毕业 5 年左右能达到的目标:
目标1: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成为管理骨干。
目标2:在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等负责办公室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目标3:在新建企业和社会组织中负责党建工作。
目标4:在城乡社区治理中成为村(居)组织的核心管理者。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公共管理基础知识,接受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思维的教育与训练,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创新和管理、经营、策划、调研、沟通协调的基本能力,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复合应用型的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以德育为先,同时应具备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德育要求
(1)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能够自觉地健全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倡导集体主义与团队拼搏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爱国奉献、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勇于探索。
2.知识要求
(1)通识性知识。通过课程学习,熟悉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知识,基础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英语、计算机等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通过课程学习,熟练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国内外发展动态,熟悉中国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4)创新创业知识。掌握创业、创新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创新创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流程。
3.能力要求:
(1)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专业能力,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逻辑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辨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具备获取、更新、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调查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收集、处理、统计分析能力,具备调查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
(5)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依法行政、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
4.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对祖国和人民怀有深厚情感;具备奉献精神、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社会公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人文和科学素质。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有深厚的政策理论素养、公正的依法行政素养。
(3)健全的身心素质。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4)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融洽的团结协作精神,具备强烈的团队合作欲望;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的基本素质。
(二)本专业对学生的毕业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毕业要求1:通识性知识
毕业要求1-1:通过课程学习,熟悉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毕业要求1-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知识,基础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英语、计算机等知识。
毕业要求2:学科基础知识
毕业要求2-1: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毕业要求3:专业知识
毕业要求3-1:通过课程学习,熟练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毕业要求3-2: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国内外发展动态。
毕业要求3-3:熟悉中国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毕业要求4:创新创业知识
毕业要求4-1:掌握创业、创新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毕业要求4-2:熟悉创新创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流程。
毕业要求5:专业能力
毕业要求5-1: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专业能力,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
毕业要求5-2: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6:逻辑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毕业要求6-1: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辨能力。
毕业要求6-2: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毕业要求7: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毕业要求7-1: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具备获取、更新、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毕业要求8:调查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8-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收集、处理、统计分析能力,具备调查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8-2: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
毕业要求9: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要求9-1:掌握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依法行政、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10:思想道德素质
毕业要求10-1: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对祖国和人民怀有深厚情感;具备奉献精神、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社会公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毕业要求11:人文和科学素质
毕业要求11-1: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
毕业要求11-2:有深厚的政策理论素养、公正的依法行政素养。
毕业要求12:健全的身心素质
毕业要求12-1: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毕业要求13: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毕业要求13-1:养成良好融洽的团结协作精神,具备强烈的团队合作欲望;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的基本素质。
表1-本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矩阵图(○表示相关)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毕业要求1 |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 |
毕业要求13 |
○ |
○ |
○ |
○ |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4年。按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最低总学分及总学时
毕业总学分16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17.8学分,实验教学27.7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14.5学分,实验实践教学占总学分26.38%。
表2-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学分结构表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毕业最低学分 |
所占比例 |
毕业最低 学时 |
所占比例 |
备注 |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
必修 |
114 |
17 |
10.63% |
272 |
8.21% |
|
公共基础课程(全校性) |
39.5 |
24.69% |
812 |
24.52% |
|
专业基础课程 |
34 |
21.25% |
828 |
25.00% |
|
专业必修课程 |
23.5 |
14.69% |
598 |
18.06% |
|
公共选择性必修课程 |
选修 |
34 |
1 |
0.63% |
16 |
0.48% |
|
专业限制选修课程 |
23 |
14.38% |
414 |
12.50% |
|
专业任意选修课程 |
10 |
6.25% |
180 |
5.43% |
|
公共选修课程(全校性) |
12 |
7.5% |
192 |
5.80% |
其中“创新、创业、创意”课程模块及通识课程模块中的美育课程各至少要修满2学分 |
毕业总学分/总学时 |
160 |
3312 |
|
理论教学 |
117.8 |
73.63% |
2170 |
65.52% |
|
实验教学 |
27.7 |
17.31% |
630 |
19.02% |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14.5 |
9.06% |
512 |
15.46% |
|
五、专业核心课程
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公共政策分析、行政组织学、城市管理概论、公文写作、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社区治理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军事技能训练
军事技能训练坚持按纲施训、依法治训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仿真训练和模拟训练。训练时间为 2 周。
(二)社会实践调查
为促进我校大学生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培养大学生 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为将来毕业后融入社会作好充分准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总体安排在 1-5 学期的第二十周进行。
(三)“创新、创业、创意”课程模块
主要包括学生选修创新训练课程、参加学术讲座、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
(四)专业实习
组织学生围绕专业内容开展专业实习,第 7 学期安排 10 周(4 学分)时间,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见习或参与各项公共关系工作和社会调查。学生的毕业实习 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实习单位所给予的评定,占总成绩的40%;二是学系给予的评定,占总成绩的60%。
(五)毕业论文(设计)
第 7 学期和第 8 学期分别共10周(6学分),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社会实践,撰写毕业论文。
七、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实现的关系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