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西部计划人物专访--谢炜珊

作者: | 发布时间:2017-12-28 13:29:26

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

\

谢炜珊,来自广东省肇庆市,2017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修读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我生长在乡村,自小养成“农村的小孩早当家”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是一个有很强生活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自信的、积极的、阳光的、勤奋的,有理想有目标的乐观小姑娘。

我的学习态度

我一直觉得读书是自己的事情,读书小的方面是发展自己和家庭,大的方面是发展国家。越接受教育,才能越开阔自己的视野,越有远大的理想,因此我一直对学习抱着虚心而认真,勤学而好问的态度。在求学的每一个阶段,我都勤勤恳恳,即使在大学兼顾学生干部工作和实习的情况下,我对学习也没有懈怠,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学校特等奖学金等奖项;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社会实践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又在2017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完成了“水乡经济区生态治理的发展与挑战——基于东莞麻涌镇的实地调查”调研报告,获得了广东省二等奖。在担任学校校友会办公室学生助理期间,我协助老师筹备校友会成立的各项事项,主要负责各类稿件的撰写,后又参与校友会第一本刊物《中大新华校友》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大大提高了我的文书写作能力。学无止境,进入社会的我对学习的态度不会改变,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在寻梦筑梦的过程中清晰明确自己的梦想,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以充实梦想,才能有足够的资本去实现梦想。

我的志愿情怀

我喜欢公益,从事志愿活动已长达7年。大一时,作为志愿队队员的我热情参与各项志愿活动,并在活动中细心关注志愿队的组织架构和运作,计划着努力成为志愿队的接班人以为其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大二时,我如愿成为志愿队的副队长,一方面规范组织架构,在队长下设四个职能小组助队长工作;另一方面丰富志愿活动,在阳光义教中增加主题班会项目,并成功组织策划“美丽麻涌•你我行动”华阳湖环保活动,该活动获得麻涌广电站拍摄报道,作为活动负责人的我被采访讲述举办活动的初衷和实施过程,并在东莞阳光网播报。

正是因为华阳湖环保活动的良好效果,我们获得东莞自行车协会的邀请,协助其开展“东莞麻涌自行车公开赛”的志愿服务工作,获得其赠送的“优秀志愿服务队”锦旗。另外,我还争取到经费为志愿队设计制作了队服,并在征得老师同意下为志愿队取名为“彩虹志愿服务队”,且沿用至今。在职期间,与一群志同道合的队员做着我们喜欢的事,是一件无法言说的乐事,也是我此乐不彼的动力。

2015年暑假,我组建团队参加学院的“三下乡”活动,前往肇庆市高要区河台镇波拓村开展了教育帮扶、探访老人、抗战寻访等活动,并获得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优秀视频奖、广东省“我的中国梦”志愿服务类活动二等奖。 “三下乡”实践活动提升了我的能力,是一次很珍贵的经历。我希望自己能够一如既往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 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综合能力,为实现“我的中国梦”做最充分的准备。

大学期间,我还参与过“人在暖途,爱要回家”春运活动、探访老人院、废品回收、阳光义教、无偿献血等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数228小时。2015年5月7日,以题为《让志愿成为一种乐趣与爱好——谢炜珊》的推文在微信公众号“中大新华院团委”推出,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从事志愿活动的信念,一如既往地钟情于志愿活动,并生发了参加“西部计划”的想法,想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更大的志愿,因此“西部计划”成为了我一个确切的目标。

我的学生干部热情

从小学开始担任班长的我 ,喜欢与老师同学接触,至今已有十年班长经历,坚持“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快乐”的信念,平日里热心为同学们解决问题,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大二时,我如愿竞选上了班长,在职期间统筹班级事务,协助辅导员开展各项评优工作,举行班级活动等,工作认真负责,获得老师同学的认可和好评,也进一步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

大三时,我担任系团总支副书记一职,在书记的指导下,统筹团总支工作,协调各部门关系。从上任的交接工作,到新生报到、干事招新;从党章学习第一次正式严肃的露面,到考验能力的系表彰大会;从首创的“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筹备、宣传到初赛、复赛、决赛;从繁杂严格的“五四评优”,到荣获“先进团总支”荣誉称号;从干事培训、系“三下乡”动员会,到团总支总结会;从团代会暨换届大会,到再次交接工作,我们走过了一年。这一年,我们齐心协力克服各个难题,努力创新,追求突破,终于不负努力成为学校四个“先进团总支”中的一个,在给团总支一个满意答卷的同时,也圆了我们心心念念的愿望。

从团总支退任后,承蒙老师们的赏识,我参与学校主办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筹备工作,于6月完成大赛策划书的初稿撰写。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作为项目第四负责人完成学校学科竞赛资助项目的申报,于9月组织策划了校内第二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大赛效果良好,获得许淑锐副校长和徐文俊系主任的赞扬,也为全国赛的举办奠定了基础。随后,与老师着手商讨全国赛的各项工作,期间能够及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协助老师开展决赛现场的会务工作,为大赛的顺利进行出了一份力。

多年的学生干部经历让我知道自己喜欢从事团学工作,去为别人提供帮助和服务,再结合我的专业,我便把公务员当成自己的职业目标。至此,我的梦想变得更加清晰——去西部服务,光荣地响应国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

我的西部情

参加西部计划,不是我的一时冲动。大二我就开始关注西部计划,越到大四毕业时,从实习开始我就频繁更换工作,还拒绝了辅导员留校工作的邀请,只是因为我内心早已决定要踏上西部计划的征程。之所以这么坚定地认准西部计划,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满腔热血,认为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是何等光荣的使命,而作为共产党员的我更觉得自己负有这个义务,再者去到艰苦的地方历练,于自己也是难得的成长机会。西部计划自2003实施以来,成千上万的高校学子奔赴于祖国的大西南北,默默耕耘,为当地的发展做贡献,而我只是这千万人中的一员,倍感幸运和自豪。人的一生很长也很短,有一件热爱的事并付诸行动,是何等奢侈。西藏,是一个神秘而让人向往的地方,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写下西藏,经过层层考验和漫长等待,我如愿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列车,来到了林芝,并已在此工作近一个月。

我所在的单位是广东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来到单位我才知道广东省二十多年来对西藏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如此大,才知道每三年就有一批又一批广东援藏干部奔赴于西藏林芝的各个县乡单位,俨如把自己当成是西藏人一样为当地的发展服务。他们远离家乡亲人,来到艰苦的地方辛勤工作,也是背负着祖国和党赋予的神圣使命,全心全意建设西藏,发展西藏,进而推动祖国建设,为我国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倾尽心血。因此,我置身于这样一个秉承“不忘初心、见贤思齐、廉洁有为、造福人民”的援藏精神的单位中,思想和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让我十分珍惜这个工作机遇,以及十分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这里还有一群和我一样满怀热血的青年,我们从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想法相聚在此,相见总是亲切。工作之外,我们会相约游走西藏,迫切地想要感受西藏的民族气息,了解西藏的区情民情。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们来到西藏,不能只是呆在办公室埋头工作,还要走出去,走遍西藏的山水田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拓宽视野增加阅历,为以后的工作做铺垫。在交流和互助中,我们会建立革命般的友谊,又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着我们喜欢的事,无比的幸运和开心。

西藏,圣洁宁静,行走在这片雪域高原,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景美人美,甚是陶醉。林芝是西藏的小江南,这里的环境和气候与广东不差,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这里的一切都没有辜负我对它的期待,来西藏是我最幸运的选择,我越来越喜欢这里,将来留藏工作也毫不意外,我已生出西部情、西藏情。

我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而我的梦想是到祖国需要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实现他们的梦想,为最终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日始,我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终于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养成了思想端正,作风优良,工作积极的品性。“中国梦”不止是说说而已,无论是从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和生活上,我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全力以赴做到更好。大学期间学习的各门课程、参加的各项活动以及从事的各项工作都让成长了许多,特别是党章学习、青马工程学习和党校培训的学习,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让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苦卓越的历程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使我明白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实现“我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和动力,才能避免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如既往,不忘初心

如今,大学毕业的我变得更加成熟沉稳,对未来的方向也更加清晰明了,虽然不舍告别学生装扮的自己,但也期待进入社会的新启程。也许我再没有机会陶醉于学生工作的乐趣,但每一个时期的每一个职位的每一项工作都让我学习到很多,从思维到动手能力,从策划到组织,从协调到控制等方面的能力都大大得到锻炼和提升,这些都是我大学期间的宝贵经历,将会让我受益终身。一直以来,我觉得学生工作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通过努力获得认可的成就感,喜欢我们的工作为大家带来便利的实用感,喜欢和一群人有合作有争论有玩耍的快乐感,我是如此感谢这一路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让我的人生如此丰富多彩。

生活中的我,也如从事学生工作般积极热情,乐观而有激情,勤奋而有目标,自信而有梦想,对未来充满期待,是身边同学的正能量之源泉和学习的榜样。不要在本该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每个人的现在累积起他的未来,每个人的努力是为遇见更好的自己,而我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

 办公地址:

东莞校区格物楼2B109(523133)

 联系电话:

(0769)-82676835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