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重构视角下区域均衡的发展逻辑与路径——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作者: | 发布时间:2025-04-09 15:39:05

尺度重构视角下区域均衡的发展逻辑与路径——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2024年11月30日,在第六届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论坛暨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产教研高峰论坛中,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王佃利教授做题为《尺度重构视角下区域均衡的发展逻辑与路径——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的学术报告。王佃利教授从时代的要求与城市群的发展引出了城市群建设命题,他认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城市群建设命题在近年来国家政策话语体系中得到高度重视。

图:山东大学王佃利演讲


首先,王教授从“空间”和“尺度”的界定入手,提出“空间”和“尺度”都是既具有地理空间属性,又具有社会空间属性的概念。尺度重构在城市群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特定区空间要素的重新组合和优化,影响城市群规划中的政策工具的选择与实施。在此基础上,他对不同层级的空间尺度结构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权力配置、管理体制、区划边界、规划落实。进而提出了尺度重构在城市群发展中的表现,即空间结构的优化、资源配置的改善、区域合作的加强以及加速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接着,王教授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阐述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各个发展阶段的政策定位与特点,并指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呈现差异化特征并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政策选择。那么在尺度重构下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逻辑是怎样的呢?他认为主要包括“省级引领”与“地市互动”的政策架构、“点——线——面”的拓展路径与全域性发展规划、行政主导下“行政区+经济区”双区叠合的城市群发展模式以及规划与实践中的尺度选择:“城市群——经济圈——都市圈”。


最后,王教授认为尺度重构视角对未来城市群发展起着政策协调和明确区域分工的作用,因此,对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既要确定核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突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构建层次清晰的都市圈空间布局;也要深化毗邻县域合作共赢,还需以关键同城化推进区域一体化纵深发展和构建以四大功能圈为基础的战略支撑等措施。


对于山东半岛城市群而言,实现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明确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优化都市圈空间布局,促进毗邻县域的合作共赢,以及通过关键领域的同城化推动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王教授的这些见解,无疑为城市群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图:校记者站

文:范艳红

审校:王光辉



 办公地址:

东莞校区格物楼2B109(523133)

 联系电话:

(0769)-82676835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