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正值公共管理学系建系十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我系首席教授陈瑞莲教授来院为我系师生作了题为“中国区域治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的讲座。陈瑞莲教授原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现任澳门区域公共管理研究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她是我国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方向的开拓者。
讲座一开始,陈瑞莲教授以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的一个案例为切入点,让我们从熟悉的案例中对区域治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接下来她将中国区域治理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区域行政、区域公共管理、区域治理,在这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中,治理的主体不断朝着多元化发展,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到市场、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治理过程从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转变为多元参与充分协商的一个过程。这个转变得益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
在回顾的基础上,陈瑞莲教授结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时代发展脉搏从政策工具研究、大都市区和城市群治理、区域契约行政研究、区域治理中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研究、区域视角下的流域海域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跨区域跨行业合作治理、区域治理绩效评估研究、“一国两制”下的区域公共治理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区域公共问题与合作治理研究、区域治理国际比较研究等十个方面预测了未来区域治理的主要方向。
在提问环节,有老师通过我们学校周边的麻涌河治理询问陈老师在流域治理方面的看法,她以东莞和深圳茅洲河治理、欧洲莱茵河治理为例,提出流域治理中,首先要对流域问题有共同的关注和重视,其次制定公约或协议,设置多方参与的观察员制度以及通过行政、法律、道德等多种手段齐抓共管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针对有同学提出的偶们区域合作问题,陈老师说,虽然近几年先后有英国脱欧公投、意大利公投等事件的发生,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欧盟在区域合作方面有着非常多的经验,包括其专门的组织架构、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和在区域治理方面多种多样的机制和手段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现在出现的脱欧现象,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资助政策中的“劫富济贫”现象,当然也与难民潮的冲击有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陈老师的讲座见解精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发人深省,让我们对区域治理研究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区域治理的未来有了更明确地期待,更为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