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2年在公共管理学系设立了公共关系学专业,近期教育部对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把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由目录外专业列入了目录内专业,作为特设专业之一。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具有扎实的公共关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组织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与传播实施工作,掌握新媒体环境中公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善策划、懂管理、会传播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我们教师要把公共关系学专业当为事业来教,我系也应培养学生把公共关系学专业当事业来学。因此,我系除了制定了完备的课程设置外,还增加了特色的培养方案:公共关系学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校外专业导师。校外教学实习基地选定了广东珠影演艺有限公司、校外专业导师第一批我系选定了10人。
2013年6月16日星期日上午10时30分,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教学楼E302室举行了12级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与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校外导师见面交流会。
见面交流会由系副主任谭昆智副教授主持,莅临会议领导和学生有:新华学院副院长李中生教授、系主任徐文俊教授、12级级导师唐冬燕老师和辅导员黄琳老师,以及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负责人和校外专业导师一行7人[1],12级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37人等。
导师们刚进入教室,全班响起一片掌声。12级公共关系班的欢迎花絮开始,公共关系班37人排成两行,高唱励志歌曲:“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有你在我身边,让生活更新鲜,每一刻都精采万分。”一阵高亢嘹亮的歌声划破宁静,合唱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一时间,我们的思绪被同学们的合唱声牵引着,飘到很远很远。听着学生集体迸发的内心呼喊,我们相信,这帮学生一定能让明天的日子变得明媚灿烂。他们的歌声中,透射着一股永不服输、永远向前的精气神。
见面交流会开始,副院长李中生教授和系主任徐文俊教授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李中生教授强调: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校外导师的设立,有利于教学改革和社会实践;有利于人格的培养,其不单是指导学生提高行业的素养,也指导学生怎么做人;有利于技能的提高。
系主任徐文俊教授睿智善言,他勉励同学们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校外导师这个平台下,要珍惜大好时光,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健康成长。他的讲话如一道道暖流,在公关学子心底激起阵阵涟渏,大家用心聆听着、记录着、感动着、激励着。
为了让校外导师了解每一位同学,12级公共关系学专业37位同学分别作了1—2分钟言简意赅的的自我介绍,许多同学精彩幽默的语风引得大家阵阵笑声。
同学们的自我介绍后,就是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广东珠影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武东兴先生讲话,他的特点是对工作充满无与伦比的激情,他把这种激情传递给自己的团队,让激情成为员工内心熊熊燃烧的烈火,激励着员工为共同的梦想努力奋斗。他充满激情地谈到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具体做法,以及未来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可以实现的合作方案。
最精彩的一环是:到会的7位校外导师武东兴、陈之明、陈浩、邓绍伟、张倩莹、林炜双和马璟熙分别作了3分钟的自我介绍,他(她)们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人生经历,帮助同学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解惑。导师在解惑的过程中,并不单给学生一个答案,而是用自己的经验去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寻找克服困难的途径,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还可让他们从中获得成长的经验,这就是校外导师的价值所在。
他(她)们谈到,能和新华的公关学子有这样的“亲密接触”也是一种缘分,希望大家珍惜这宝贵的机会,在互相交流之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校外导师还对同学们提出希望,要在今后的互动中努力学习,学有所成,有所作为,毕业后为公共关系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大家相信,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培养的公关人才,其水平是经得住考验的。
校外导师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的学习经验与工作过程,让同学们从其身上看到了坚持和努力,这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导师诙谐幽默的言语也使得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气氛也相当和谐融洽。
接着,由副院长李中生教授向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广东珠影演艺有限公司” 总经理武东兴先生颁发了颁发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牌匾。同时,系主任徐文俊教授向7位校外导师颁发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外导师”的聘书。
在见面交流会的高潮中,12级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的三位同学表演了助兴的小节目:英文名曲吉他弹唱。两首吉他弹唱歌曲略带狂热、伤感……这其中或许有一种凝重、成熟或沉默的呐喊。我们侧耳聆听这两首熟悉的旋律时,是否已感受到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那个神秘的世界?我们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难免会思绪万千、感慨良多。这时我们就需要一种恰当的方式,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酣畅淋离地抒发出来,而吉他弹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不过的方式了。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就是定出校外导师要指导同学的具体名单。班长将37位同学的名字写在小纸条上贴在一张纸皮版上,让校外导师“抓阄”,每位校外导师抽4张小纸条(4位学生),这就是自己今后要指导的学生。
然后,导师与自己带的4位学生自由交流和畅谈,在交流中,导师们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回答切实风趣,谈笑间尽释众疑,让同学们受益匪浅,这也是廖为建教授[2]在中山大学创立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创新和变通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逐梦成才”的交流会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共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这次的交流会导师不仅为同学们解答了专业学习上的问题,更给同学的日常生活、学习习惯上带来了新的启示。这次交流会虽然只是一个开端,但有了这一次机会,以后公关学子一定会准确定位自己、发展自己、点亮自己,收获青春里最丰硕的成果!
本次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与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校外导师见面交流会,让我们看到:学生们通过校外导师“搭桥”走进社会实习甚至工作。事实上,校外导师制让高校、学生、校外导师三方获得了共赢。首先,带学生走上实践“舞台”。校外导师都是经过公共关系学专业系统理论学习的专业人才,而且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公共关系行业一线的工作人员,因此,他们能够很轻松地带领校内学生走上实践“舞台”。其次,弥补校内导师“短板。”校外导师能够符合甚至超过学校和学生的期望,弥补校内导师在实践上的短板,让学生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本次交流会的目的是:促成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架起了桥梁,这是一个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校外导师为契机,探索创新型公关人才培养。通过学院、学生、校外导师三方努力,可以让公共关系学专业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坚信,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学系
谭昆智撰稿
2013年6月18日